钢铁里面有“文章”

□学生记者韩金杰

期次:第2期       查看:39

    分享课堂系列报道(1)
      开栏语:分享我们的课堂
      在我校96个本科专业的学习中,精彩的课堂教学数不胜数。有些课程或许枯燥无味,但经老师“加工”后变得生动有趣;有些课程或许看上去无用,但在努力学过后却在学习和生活中受益无穷。有人问:在大学学习,会收获什么?专业知识,思维方法,人生经验……兼而有之。今年,是长江大学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关键年,本报特开辟专栏与广大师生“分享课堂”,通过学生的视角和记者的笔触将各科精彩的课堂以飨读者。
“现在我把这个电炉的温度设定在840℃,25分钟后你再把铁块拿出来。”正在进行的是工程材料的实验,这已经是同学们第二次来上邓有雄老师的实验课了。7教204教室内,同学们都在议论着这次的实验会做什么呢,上次的实验课还没让大家过足瘾呢。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是‘钢的热处理及硬度的测量’,最后面的那位同学,你来说说钢的热处理方法有哪些,不用往前走,就你了。”首先,邓有雄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回顾了钢的热处理方法和热处理后的组织有哪些,为后面实验的进行做前期准备。说到实验的注意事项时,邓老师提醒大家:“不要看到铁块没有烧红就用手去拿,手可能一下子就会被烤熟了,即使不是红热状态下的样本,温度也可能有几百摄氏度,所以千万要小心。”
  实验过程中,邓老师一边演示一边提醒易混淆的知识点,同时还不忘向同学们强调———“奥氏体奥氏体奥氏体……”邓老师用幽默的腔调不断地重复着热处理前的组织。“水冷的速度很快,30秒左右就可以了,那么转化后的组织是什么呢?”说完铁块就被丢进盛水的容器,伴随着“哧~”的一声,邓老师又开启了复读机模式“马氏体马氏体马氏体……”引得同学们一阵狂笑。随后,邓老师又向同学们“抛”出一系列问题,“怎么样得到索氏体和托氏体?”“为什么是这个硬度?”“热处理后可能的成分有哪些?”……实验做完后,每组成员还需要当场完成“考核”才能离开。
  学过工程材料的人应该都知道,这门课里有很多东西都是用国标标准化,知识点多而杂,是一门挂科率比较高的课程。机械11508班郑辉评价道:“邓老师讲课通俗易懂,给人一种亲切感,他很善于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主动思考,鼓励学生要以发散性思维去思考问题,不照本宣科,和学生的互动也较多,让人想听想学。”